《赌博默示录》中的博弈论
起初被安利看此剧时,我是极度拒绝的,原因很简单,那就是——丑,太丑了,我从未见过如此堂而皇之的粗暴丑陋的画风。
这里面的人,凭长相就能分智商,大差不差就几种:尖鼻子尖脸的如开司——聪明;开阔有棱角的如利根川——深不可测;其他没特征的——路人与弱鸡。
这是一个赌博为话题的漫画,却完全没有性感荷官在线发牌,唯一女主角是这样的:
我想说:这种硬线条不细致的五官,是用尺子画的吧。还真是,它的作者福本伸行出生于1958年,学建筑,在建筑公司当了很久督工,传说中画人脸会用尺子比着画,还一边画一边转纸,得到了老师 “福本是不是更适合当卡车司机之类的呢”的评价。他自己也这样说:
我常在知乎上看到新人问:我能画画吗?然后很多人劝退。看看福本,如果你也有真材实料,说不定还真行。
福本的鬼才,一大部分在于具有强烈冲击和细节感的心理描写,这种主人公动辄坠入深渊的心理具象化表现,上次看到好像还是在德国表现主义或希区柯克老电影里。
另外,此剧每话结尾都有几句作者本人的箴言,看二次元常给我一种奇特的感受,那就是平时说出来很中二或说教的东西,换了种氛围,我居然会觉得不明觉厉,好热血,好有道理。
不再说闲话,福本伸行著有赌博三部曲,《赌博默示录》是其一,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,这里着重说石头-剪刀-布的游戏。
主人公伊藤开司,是个游手好闲又软弱爱哭的家伙,他帮别人担保借债,借债人却跑了,放高利贷的找上门来,邀请他去一艘船玩游戏,赢了,既往不咎;输了,是地狱。
插几张很怂的开司片段:
开司上了船,游戏规则是这样的:每个人拥有石头、剪刀、布每种各4张牌和三颗星星。两个人自由结合用牌猜拳,输者给对方一颗星星,比赛共四个小时,到最后拥有三颗星星且没有牌的赢,还有牌和没星的输。
第一场博弈:“无谓竞争”之败
此时的开司完全是个傻白甜,一个叫船井的人过来告诉他:这个游戏有必胜之法,我们合作,只要说好彼此出一样的牌,然后平局耗光手里的牌,直接等到游戏结束就ok了。
开司信了,然后对方中途作弊,出了不一样的,开司被骗走两颗星。
这是博弈论常见的“无谓竞争”。好比你注册一门课,这门课按比例给分,无论怎样都只有40%人优秀,40%人良好。这时候如果所有学生达成一个协议:大家都不要太用功,反正分数是一样的,好不好?想法可以,但无法实施。因为每个学生都只要稍微努力一点就可以超过别人,诱惑太大,行动太容易,以至于每个人都可能这么做。这种博弈对所有人存在潜在成本,达成和维护合作就成为问题。
开司此局输在相信了不该信的人,且忽略了星星可以买卖,有巨大利润。船上的赌徒为利而来,和气共存是不太可能的。
此时,开司只要再输一次,再失去一颗星,马上会被清出场。
然后有一个小插曲:开司遇到了使他困于此的借债人——古田。古田同样濒临绝望,剩一颗星星,四张纸牌。那怎么办,打他一顿吗?非也,开司安慰了他,并说服他合作。这是下一步的策略——资源整合。但开司与古田还是星星太少,他们一路找,找到了剩两颗星星却没有牌的安藤。
这下,他们有四颗星星,5张牌,和1400万的本金。后来被安藤私自用掉一张牌和一颗星,剩4张剪刀3颗星。
第二场博弈:“非理性博弈”之胜。
一个决策可以由三部分组成:行动、结果和偏好。行动是参与人能选的所有备选项。结果指任意行动可能达到的结果。偏好是参与人对可能的结果集从最想要到最不想要的排序。
理性博弈指的是博弈双方能够按效用最大化原则,充分考虑已知信息对未来做预测。但事实上,人本来就因为信息不全等原因,很难一直做正确预测和理性行动,比如古田,他出什么牌完全是随心的,结果留下4张全是剪刀。如此一来,只要被人察觉到他持有牌的单一性,立刻将陷于极度劣势。
但开司反而从中找到了转机,毕竟古田这样的随意玩家是少数,也很容易把自己玩死,那幸存者中这样做的人可能会少一些。于是开司吩咐古田和安藤去找这样一位玩家——本持有9张卡,然后在之后两场比赛里用掉了剪刀与石头(顺序无所谓),还剩七张卡的人。
安藤与古田找到了这个人,且此人是个爱对穷途末路者下狠手的角色。二人对决如下:
第一局:开司因对方用牌习惯判定对方是一个均衡派的人,即倾向于保持手上的牌每次都保持三种之间均等,那么既然刚用掉了剪刀、石头,本局就很可能用多出来的布。结果对方果然出布,开司出剪刀,开司赢。
第二局:开司挑战对方继续,对方出石头,开司继续出剪刀,开司输。(其实是在演)
第三局:对方发现开司只剩两张牌,坚持继续,然后开司赢。这局的心理战是,上一局开司故意落败,对方发现开司已经连出两张剪刀,认为剩下的两张绝不可能是剪刀(他以自己均衡的习惯揣摩开司),而是一张石头一张布,或者两张石头,或两张布。那么他只要出布就立于不败之地。结果对方出布,开司继续出剪刀,开司赢。
第四局:对方已经输急了,开司只有一张牌,对方坚信自己理论无误,也就是说下次开司绝不会出剪刀,坚持再比。结果对方出布,开司剪刀,开司赢。
当然,这一部分是兼有计算和赌的成分的,如果对方不那么坚持均势的习惯,不以己度人,不一再上钩,开司都难赢。开司是通过观察认定对方是一个理智均衡决策者,然后让对方以为掌握了己方的情况,才让对方的行为变得可预测。
此处涉及到的博弈有纳什均衡,纳什均衡以《美丽心灵》男主角原型约翰·纳什命名。在一个博弈过程中,无论对方的策略选择如何,当事人一方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,则该策略被称作支配性策略。如果两个博弈的当事人的策略组合分别构成各自的支配性策略,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。它是博弈论中的重要概念,也是经济学的重要概念。
第三种博弈:从不完全信息博弈到完全信息博弈
开司此时已渐入佳境,但他们已没有牌,开司忽然明白了钱的用处——可以去要牌或买牌,且开司通过之前的实践发现了游戏的底层逻辑——他们已在小团体整合了纸牌和星星,证明这一行为是被默默允许的,即牌不可被丢弃,却可被转让。
这个时候,开司开始观察起这个计数器,给参赛者展示截止时间是可以理解的,为什么会分别展示每种牌剩下的数量呢?
这几个字母,我看来看去觉得不像英文缩写rock-paper-scissors,我本人不会日文,查了下觉得可能是这样的:石头:グー(gu-)
剪刀:チョキ(cho ki)
布:パー(pa-)
开司盯住了数据,终于找到更深层的玩法:有资金,可买卖,就可以控制流通牌的数量,还可以掌握数据,也就可以控制赢的机率。
试想,游戏规则是时间截止,保留三颗星星和用光纸牌的玩家存活。那多的是玩家有星星却不想用牌,毕竟出牌就意味着风险。对方巴不得出手,也意味着开司买的话资金都不用很多。
最重要的是,开司还注意到了此时石头、剪刀、布的数据,然后他认为,牌一般是均衡用掉的,那么如果等到最后时刻布快出完的时候,他们出石头,就可以大大提高获胜几率。
当然,如果想要垄断,信息封锁是相当重要的,开司这边小心地找代理人替自己收集石头。数字仍然可以体现真相,立即又有另一方开始收集布。后面这部分剧情更像是单纯计算和赌,本文就不说了。
博弈方自己知道,其他博弈方不知道,即为不完全信息。另外,行动有先有后,后行动者能观测到先行动者的行动,但不能观测到其类型,此为动态博弈。每个博弈方的行动都传递有关自己类型的信息,后行动者可以通过观察先行动者的行动来推断自己的最优行动。此处,开司先是由垄断卡牌掌握了更充足的信息,由不完全信息方成为一定程度的完全信息方。而囤积布的一方,也是由于发觉了开司方的行动,而对自己的行动及时调整。
但垄断还带来一点——所有人因知晓垄断而对他们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感,在一个本身没剩多少牌的情况下,开司方通过自身就可以把握整体,玩了就死,也就没人与他们玩了。三方局势,彼此制约,一方不动,后两方也随之停滞,进入死局。开司又及时有舍有得,才是赢的难点和根本。
刚看此剧,我不能明白开司的时傻时精明,像他这样精于计算和熟谙心理的人,怎么会频频无法识人呢?想来,第一次被船井骗,明白了合作的好处,也发现合作被背弃的风险。第二次频频原谅和安抚安藤、古田,当时他们是利益共同体,且开司置于一个智谋与能力的上位,合作可以维持。当利益共同点一旦破裂,这里的同伴就又不可信任了。到了《赌博破戒录》里,开司的演讲与拉拢力都大大提升了。 但他始终过于善良,我想,这也是赌博三部曲反而被称为戒赌名作的原因吧,赌徒心理描绘如此太真实,从无到无的徒劳。开司没用、爱哭却有天才的头脑,反而成为这种题材最合适的男主角。
破戒录结尾片段,怕剧透勿点
因为看到一些吐槽画风丑的评论,补充一点点个人看法。
画风诡异也许是阻止一部分受众的原因,但接受剧情后我本人就不在乎这一点了,只作友好调侃。 漫画家在我看来是了不起的工作,美术、分镜、叙事,一己之力完成画家、编剧、导演的三重工作(虽然大牛有助手),只要几者结合地差不多我就很佩服了。而且画的是赌徒题材,夸张也可以强化心理描写。
欢迎友好吐槽,但本文用意不是要说丑,事实上我觉得作者很了不起,博弈论有人研究,心理学有人研究,但福本画出来了,原创。我比较愿意看人的优点,所以觉得虽然丑丑的,剧情好就瑕不掩瑜。本人更认剧情和人品,看见美心在ed里给开司喂三明治还觉得很温暖呢博彩资讯
原文标题:如何评价赌博默示录
|